【行业动态】为什么玻璃基材正在重塑指纹识别的未来?

发布日期:
2025-07-30

浏览次数:

958
\

CHIPSAILING

在生物识别技术的演进中,材料革新往往是突破性能瓶颈的关键。作为国内首创玻璃基活体指纹识别技术的芯启航科技,我们将从材料科学与工程实践的角度,解析玻璃基材如何颠覆传统硅基方案,重新定义指纹识别的安全边界。


【行业动态】为什么玻璃基材正在重塑指纹识别的未来?


1

玻璃基材:

超越硅基的四大核心优势

指纹识别的基材选择直接决定了技术的上限。与硅基材料相比,玻璃基材在以下维度展现出颠覆性突破:

(一)光学性能的降维打击

玻璃基材的透光率普遍超过 91%,而硅基材料因物理特性限制透光率较低。这种差异使得玻璃基能够作为天然的光学窗口,允许近红外光穿透皮肤表层,直接捕捉指纹脊线与皮下血管的复合特征。而硅基传感器必须通过复杂的光路设计补偿透光缺陷,导致模组厚度增加 30% 以上。


(二)物理性能的硬核升级

通过离子交换技术,玻璃基材的表面压应力可达700MPa以上,弯曲强度提升8倍,抗刮擦性能接近蓝宝石。这种强化特性使玻璃模组在-40°C至85°C温差环境下仍能稳定工作,而硅基传感器因热膨胀系数差异,在极端温度下易出现结构开裂。

此外,玻璃的化学稳定性使其能抵御酒精、防晒霜等日常化学品侵蚀,这是硅基材料难以企及的。


(三)成本与制造的革命性突破

硅基传感器需依赖光刻、蚀刻等半导体工艺,单颗芯片成本偏高。而玻璃基材通过下拉法成型,直接生成高精度光学平面,加工成本降低 60% 以上。这使得玻璃基指纹模组在实现量产时可以有效控制成本,推动技术从高端市场向消费级产品快速普及。


(四)形态创新的无限可能

玻璃基材可实现70μm 超薄柔性化,支持曲面贴合与异形切割,而硅基材料因脆性限制,最小厚度难以突破 150μm。这种灵活性使玻璃基模组能无缝集成到曲面屏、车载中控等复杂场景,而硅基方案只能适配平面设计,应用场景受到极大限制。

【行业动态】为什么玻璃基材正在重塑指纹识别的未来?

2

硬件级活体检测:

从「算法猜谜」到「物理验真」

传统软件活体检测因依赖算法分析外在特征易被高仿假体突破,而玻璃基材活体检测凭借物理特性捕捉活体生理信号能有效拦截伪造攻击,安全性大幅提升。

(一)传统软件活体检测的短板

仅依靠算法分析指纹纹理、按压形变等外在特征来判断是否为活体。由于高仿生物凝胶假体可精准复刻真人手指的弹性和指纹细节,对这类软件检测的攻击成功率较高,安全隐患较大


(二)玻璃基材活体检测的原理

借助玻璃良好的光学穿透性,让近红外光穿透皮肤表层,捕捉血液流动、皮下毛细血管分布等只有活体才有的生理信号。这些 “生命特征” 是生物凝胶假体无法模拟的,从物理层面实现了对活体的准确识别


(三)玻璃基材活体检测的优势

这种硬件级检测逻辑如同增加了 “生理密码验证”,无论假体外形多逼真,只要没有活体生理信号就会被拦截。数据显示,其对生物凝胶假体的拦截率能稳定在 99.9% 以上,从根本上解决了 “以假乱真” 的问题。


【行业动态】为什么玻璃基材正在重塑指纹识别的未来?

3

玻璃基指纹识别产品的应用:

活体指纹识别产品+FAP60指掌纹采集仪

从透光率到耐用性,从硬件检测到多模态融合,玻璃基材正在重新定义指纹识别的技术范式。


芯启航科技作为这一变革的推动者,始终坚持材料创新与场景需求的深度耦合,用玻璃基材开启生物识别的普惠时代。


未来,我们将持续探索玻璃基材与 AI、光学技术的融合边界,让安全与便捷真正触手可及。


► 活体指纹识别产品

【行业动态】为什么玻璃基材正在重塑指纹识别的未来?

芯启航活体指纹识别产品,延续其 2021 年推出的第四代玻璃基指纹芯片技术 —— 国内首个从基材突破的自主知识产权黑科技,填补了行业空白。该产品以玻璃基取代硅基,结合红外光学活体检测与专属算法,可深入真皮层识别干湿、开裂等各类指纹及新生儿脚纹,同步感应温度湿度,兼具超薄低耗、成本优势,实现技术延续与安全性能双重升级。


► FAP60 指掌纹采集仪

【行业动态】为什么玻璃基材正在重塑指纹识别的未来?

芯启航FAP60 指掌纹采集仪,在结构上突破了传统光学设计,用独有的玻璃基技术,以多指(左右四指采集、双拇指采集、十指单指采集、掌纹采集)同步采集的革新科技,将四指采集时间压缩至0.25秒/次,单指/滚指压缩至0.125秒/次,让海关、机场、码头等场所通行如丝般顺滑。


相关新闻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