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智能门锁人脸识别频 “翻车”,家庭安全该如何守护?

发布日期:
2025-08-28

浏览次数:

1288

【行业动态】智能门锁人脸识别频 “翻车”,家庭安全该如何守护?

如今,智能门锁已走进千家万户,“刷脸进门” 的便捷体验,让不少人告别了忘带钥匙的烦恼。


可近来,智能门锁人脸识别 “翻车” 的新闻频频出现:有人用一张高清照片打开了邻居家的门锁,有人因逆光回家,站在门前多次识别都无法进门,更有甚者,不法分子用 3D 打印的面部模型就突破了门锁防线。


这些情况不仅让用户陷入尴尬,更让大家对人脸识别技术的安全性打上了大大的问号 —— 我们赖以信任的 “智能守护”,为何频频出现安全漏洞?


人脸识别的安全漏洞,藏在哪些地方?


很多人选择带人脸识别功能的智能门锁,正是看中了宣传里 “3D 结构光”“活体检测” 等听起来 “万无一失” 的技术。可实际使用中,这些技术并非想象中可靠。


【行业动态】智能门锁人脸识别频 “翻车”,家庭安全该如何守护?


从技术层面来看,人脸识别的风险首先源于算法的局限性:如果算法对相似面部特征的区分度不够,遇到长相相似的人,就可能出现 “误认”;而当面部有遮挡,比如戴口罩、帽子,或者化妆前后差异较大时,识别精度更是会大幅下降。


其次,环境干扰也是一大难题。强光直射会让面部细节模糊,逆光时摄像头难以捕捉清晰图像,甚至温度过低或过高,都可能影响传感器的正常工作。


更关键的是,不少商家为了抢占市场,把宣传重点都放在 “秒开”“远程控制” 等便捷功能上,对技术可能存在的安全漏洞避而不谈,既不主动告知用户 “照片攻击”“模型攻击” 的风险,也很少提醒用户定期更新系统固件。消费者被 “黑科技” 吸引,却忽略了隐藏的安全隐患,最终让家门安全暴露在风险中。

【行业动态】智能门锁人脸识别频 “翻车”,家庭安全该如何守护?

不是否定智能,而是需要更可靠的 “安全锁”


当然,我们并非要否定智能门锁的价值 —— 科技的初衷本就是让生活更安全、更便捷。问题的关键在于,当人脸识别技术暂时无法完全规避风险时,我们是否有更可靠的生物识别方案?毕竟,家门安全关乎财产与家人安全,容不得半点马虎。


在众多生物识别技术中,指纹识别因唯一性强、使用便捷,一直是智能门锁的重要选择。但传统指纹识别也有短板:手指沾水、磨损,或者被不法分子用硅胶假体模仿,都可能让识别失效。


不过,随着技术的迭代,一种更安全的活体指纹识别技术正在打破这些局限,这就是芯启航科技基于红外光的多组织层生命体征分析技术


【行业动态】智能门锁人脸识别频 “翻车”,家庭安全该如何守护?



红外活体指纹识别:从 “识别指纹” 到 “确认生命”


芯启航科技的解决方案,核心在于不再只依赖指纹的 “外观特征”,而是深入探测 “生命体征”—— 这从根本上杜绝了假体攻击的可能。

【行业动态】智能门锁人脸识别频 “翻车”,家庭安全该如何守护?


其技术原理并不复杂:利用特定波长的近红外光照射手指,光线能穿透表皮,直达皮肤下的肌肉、血管组织,捕捉到血液中氧合血红蛋白(HbO2)对特定光谱的吸收特征。要知道,血氧浓度是动态变化的生理指标,只有真正的活体手指才会有这一特征,任何无生命的假体,比如硅胶指纹模型,都无法模拟这种 “生命信号”。


在此基础上,芯启航科技还构建了 “双重验证” 的安全架构:第一重是 “活体生理认证”,红外传感系统通过专属算法匹配血氧特征,瞬间识破假体;第二重是 “高精度身份认证”,508dpi 分辨率的指纹传感器精准提取指纹特征点,确认用户身份。


只有当这两重验证同时通过,门锁才会开启。更重要的是,整个过程中无需存储任何生物特征图像,从根源上避免了隐私泄露的风险。


【行业动态】智能门锁人脸识别频 “翻车”,家庭安全该如何守护?



科技的温度,该藏在 “安全” 里


智能门锁的 “翻车”,不是技术的错,而是我们对 “便捷” 的追求,偶尔盖过了对 “安全” 的重视。对于企业来说,研发智能产品时,不能只盯着营销噱头,更要在技术打磨、安全测试上多下功夫;对于用户而言,选择智能门锁时,也该跳出 “秒开”“黑科技” 的宣传陷阱,多关注产品的安全认证、防护机制。


芯启航科技的活体指纹识别技术,或许给出了一个方向:智能门锁的核心,不该是 “多酷炫”,而该是 “多可靠”。当科技能真正守住家门的安全,让我们不再为 “陌生人刷脸进门” 担忧,不再为 “自己进门识别失败” 烦躁,这样的智能,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生活助力。毕竟,家门的安全,才是所有美好生活的起点。


相关新闻
暂无数据